复来作文网

小练笔中的思维麦穗

时间:2023-02-17 12:27:41 作者: 浏览:253次
原创 张秋蒙 M言可堂
2022年版课标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的思维能力是新的观点吗?不是的。

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中这么界定学习:“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他接着指出,教育的任务“并不只是局限在它的理智方面……但是,在所有的这些事项中,至少要有一种有意识的目的,亦即要有一个思想的因素。否则,实际的活动便是机械的、因循守旧的,道德也要流为轻率的和独断的,美的欣赏就会成为感情的冲动”。他所说的“有意识的目的”“一个思想的因素”,主要指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在此方面也有诸多精辟的论述:学校应当具有“寻根问底和坚忍不拔、上下求索和激荡不安的思考之精神实质”;“学校生活的全部意义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校是积极的思维王国”;假若没有生气勃勃的思想火花,学生“不知究竟”,那是学校“最大灾难之一”。

这些真知灼见如熊熊火炬跨越了国度,穿梭了时空,激发着、激荡着我们的思想。

“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我们如何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从作业设计——小练笔入手做了一点尝试,今天写一写。

在文本的表达方式中建立关联性

关联性是学习或研究的内容,对自身、他人和世界建立更好的联系。在不同的信息、感受、概念、生活经历、文化习俗、国家利益等事物之间找到关联性的能力。

四下第一单元《乡下人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多了”让直接的对比更上一层楼。“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鸡在乡下是最为常见的家禽,将鸡放在句子的最前面,着重强调,突出了鸡的重要性。若想突出强调的对象,请将其放置句首。“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代表性的景物用恰当的修辞形容后再形成和谐画面。

《乡下人家》唯独没有描写冬季之景,学生会在以上表达方式中学会关联练习描写乡下人家之冬景吗?

在文本的字词中训练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的核心是普遍联系、发展变化、对立统一的观点。《宿新市徐公店》“树头新绿未成阴”原为“树头花落未成阴”二字之差,意境全然不同。设计辨析二字的小练笔,学生大多从季节、读起来的感觉(意境)、画面感等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方面进行了辨析。有认同其一的也有认为两者都好的。有的从“暮春”时节入手,通过想象花落的画面分析“花落”两个字更能准确地体现出时节,再加上后面的“未成荫”可知最后的落花了,这首诗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色就呼之欲出。若是改为“新绿”则没有代表性。早春的小草发芽,也可以是“新绿”。有的从《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解释“花落”的落的是初生之花,初生未繁盛与“未成阴”相辅相成。还有的从“篱落疏疏一径深”为静景,“新绿”呼应上句的静,“花落”为动,破坏了前两句的静态之美。

在联想想象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具有极为复杂的形式,包含极为丰富的内容,有着多种多样的实现途径。有学者认为大致上分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而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更多地涉及联想与想象。联想和想象是创新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创新思维中占据重要位置。

四下第一单元的课文都很有“画面感”,课后习题也指向锻炼学生联想想象画面,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习作“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首要的任务需要孩子确定喜爱的地方的样子,这个样子需要画面感的支撑。三下已经有“画面感”的初步尝试,但是孩子只有“画面感”的概念,还并不会根据自己的目的去选择合适的画面的意识。《乡下人家》的课后题提示,是对之前的“画面感”的温习。而《天窗》《三月桃花水》以及三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则需要孩子学会根据自己的目的选择合适的画面进行想象。

以《天窗》为例,无论是夏天阵雨来时还是晚上,孩子们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的陪伴他们的是周围的黑暗、寂静和内心的不愿、孤独,天窗成了唯一的慰藉。透过天窗探索外界,看到一星一点,听到的一声一响都被更锐利的感官感知,被锐利的想象放大十倍百倍。

玩一玩文字变位的游戏,长文变成小诗。孩子们读诗的过程中理解出现在小小天窗上的景物是有选择,想象的画面也是有所选择的。再选择合适的画面拓展想象,续编诗歌。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

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

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

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

也许是霸气足的猫头鹰;

你会从......

赫胥黎在《科学与教育》中有一段诗意的表达:“下一次思维的收获肯定会像麦穗一样颗粒饱满。”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在每一次作业设计里,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我们的思考再多一点,再深入一些。学生思维的收获,不正像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向我们点头吗?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