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来作文网

读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时间:2022-07-28 07:13:44 作者: 浏览:529次
另一番天地

一一读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文/王帆

想写阅读佐藤学老师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的感想,筹思了好久,迟迟未曾动笔。今夜借着茶劲,敲击键盘,了却了自己这一桩心愿。心愿既了,不管是孬是好,便再无自责懒惰之情,遂得心安。

结缘已久
对于日本教育的认识,最初源于七年前所读《窗边的小豆豆》一本书。初读觉得有趣,随着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如年岁般地增长,愈来愈觉得这是一部教育的经典之作。之后在微信上,经常看到佐藤学与顾明远等中国教育家交流讨论教育的消息。由于对顾明远、朱永新、叶澜等人的深信不疑,我也认定,佐藤学必是一个饱学之士,一个实践中生长出来的教育家。
查阅有关佐藤学的资料之后,认定《静悄悄的革命》为其代表作之一,便生了读此书的心意。2016年5月26日,在朋友圈分享一教育界同仁读此书的摘录时曾留言一句:“佐藤学,总有一天我们要谋面(意指通过读他的著作认识他)”。12月初购回此书旋即阅读,觉得文风朴实无华,见解深刻真挚,凡理念思考均有实验学校的事例作支撑,更敬佩于日本教育界人士的敬业。此书与国内的相关著作相比风格迥异,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更加根本,对现象的表述更加细腻,解决问题的心态更平缓,不焦躁,看待解决问题的效果更注重长远。遂在阅读完毕之后,在书的扉页写字一行一一另一番天地。
第一遍读完之后,总觉得此书语言朴实,思想深刻。也总觉得只得皮毛,未见筋骨,便于寒假期间读了第二遍。第二遍读完,才理清了此书的脉络,才真正理解了书名的副标题“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的意思。若要读第三遍,就要用胡适“为读书而读书”的办法,在阅览相关书籍以后,才敢下手。否则只是重复与加强记忆,不能得到另一个层次的认识。
内容概要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共分为四章36节。第一章《教室里的风景一一向创造性学习迈进》,主要谈了作者对目前“主体性”神话和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的批判,倡导建立一种“服装裁剪”和“交响乐团”式的教学。第二章《改变教学一一学校改变》,主要谈了通过改变教学,从而改变学校的基本路径,即开放。具体的形式有三:一、为了保障教研活动开展而进行的课堂开放,二、为了保障教研活动成为学校工作核心而进行的学校组织简化;三、为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并获得家长支持而进行的学校向社会开放。第三章《设计课程》,主要谈了作者对课程的理解,对课程发展趋势的预判以及综合性课程建设的方法途径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谈到了向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发展这样一个问题。第四章《学校改革的挑战一一中小学的实践》,作者展望了未来学校的样子,即以相互探究、创造、表现为主要形式,由对话创造出来的“学习共同体”。未来的学校便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这样的学校,不仅是学生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也要成为作为教育专家的老师们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成为家长和市民参与学校教育,相互学习的地方。
这四章,就是改变学校的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互交织,螺旋上升。若以这四个方面为主要衡量标准,按照先后顺序,也就是学校发展的四个阶段,后一阶段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前一阶段学校发展的基础,否则就事倍功半,根基不稳。
源于文化
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北京大学王继华教授说:“教育的尽头是文化。”所以,教育行为,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文化行为。
佐藤学老师在思考教育改革时,是基于文化的变革去思考的。他在自序中说:“这场教育的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他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佐藤学老师在列举教学中的“主体性”神话的诸多原因时,特别提到了这一神话在中国、日本、韩国、朝鲜、新加坡等儒教圈的国家,是其学习观的特征。儒教圈的国家,不难理解,就是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家。为什么这些制度各异,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会有这一相同的现象呢?这应该有深层次的儒家文化的原因吧!
真诚坦率
佐藤学老师在谈论问题时,非常地坦率。他对于学校的帮助总是深入实地,持续指导和帮助。对于演讲,他是这样看的:“对于做演讲的请求,我原则上是拒绝的。虽然也有破例接受的,但最终的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让学校白忙一场。因为学校不可能因为一次演讲而改变的。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他对于一所学校发生实质性改变的时间估计是“至少需要三年”。
他在谈论指令性研究时说道:“指令性研究的最大弊端在于它的形式主义,为研究而研究,为发表而发表。”他对于公开研讨会提出了四点意见:一是尽量减少印刷物,越简略越好;二是公开日常的教学情况;三是凡是研究成果,都最好列举出学生的具体姓名;四是举办学校适当收些费用。
在谈到家长志愿者时,他说:“在美国,家长作为志愿者在教室里对老师的工作给予帮助是很平常的事。能在日本的教室里实现同样的参与学习形式是我多年来的愿望。”在谈到课程时,他认为课程就是学习的履历。
在谈论综合学习时,他毫不掩饰与美国的差距,说美国已经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的实践。他认为日本学校由于中央集权的控制而形成了划一性与效率化两大特征,对于综合学习的实践是一种障碍。他认为,综合学习能否成功,取决于教师自己能否与学生一起共同愉快地学习。他认为,综合学习是一种没有正确答案的学习,即使一个问题解决了,马上又会出现另一个更大的问题等着去解决。他认为,综合学习不管开展得多么好,但如果不能推动学科学习的改革的话,则可以说课程改革就没有成果。
换个角度
在阅读过程中,很多不同的观点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他认为,学校是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学生的合作,来实现学生独自一人无法进行的学习的场所。他认为,通过“表现”和“共有”而进行反思性思考,是学习的最大推动力。他认为,所谓传统,就是在不断的新的挑战中被继承下来的东西。他认为,在教学中价值最高的也许恰恰是学生模糊的多义的意见。
我也没有想到过书中描述的一些事情。全盲的女孩喜欢打网球(球里装有铃铛),水平比学校网球部的学生还高。书中,瑞士人对环境保护的观点是:人类从自然界撤退出来就是保护自然吗?人类从自然界撤退出来的话,就会有自然界变得荒废不堪的话题了。应该把丰富人们的生活以及与自然共存共处这两件事协调好。如果敌视科学技术的开发和产业的发展,是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的。
佐藤学老师为我们展示的面向21世纪学校的发展方向,是向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发展。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并在他的著作《第五项修炼一一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中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组织的策略和路径。作为教育的发展,运用这一现代的组织管理办法,去解决学校发展中已有的和未知的问题,是一种必然趋势。这也是整个社会各种组织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在,虽然我还没有嚼尽这本书的汁液,但我明白了这本书为什么叫《静悄悄的革命》了,因为这场教育的变革,是需要从一间一间的教室里面生发出来的,是需要一个一个的人做出改变的。因为这场教育的变革,是根植于底层的民主变革的,是支持每一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发展的,是促进每一名教师自主性、创造性开展工作的。不是自上而下,吵闹的,运动式的;而是自下而上,静悄悄的,润物无声的。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