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来作文网

《卖炭翁》中的色彩

时间:2022-06-18 08:57:51 作者: 浏览:1134次
《卖炭翁》中的色彩

文/林雨瑄

纵观白居易的《卖炭翁》,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色彩,接下来由我来浅析一下其中的色彩密码。

显性色彩——卖炭翁的悲剧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中“烟火色”、“苍苍”、“黑”,勾勒出一个因整日劳作而满面灰尘、两鬓斑白、十指乌黑的卖炭翁形象。在这样一个充斥着黑灰白的场景中,加深了卖炭翁的可怜、悲剧形象,写出卖炭翁的身心苦、劳作苦,表现生活的艰辛和谋生的不易。

显性色彩——宫使的蛮横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的黄衣白衫与卖炭翁相较就更为鲜亮了形成了强烈的冲突对比。再加上“红纱”的衬托和“绫”的对比,使宫使趾高气昂、骄横无礼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色彩已经不仅仅是人物命运的对比,更是鲜明的阶级对比。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和高高在上的皇权在色彩对比中有了更加直接的呈现,从情感基调上加深了太监作威作福的丑恶嘴脸,侧面突出了卖炭翁的被剥削和被欺压。

显性色彩和隐性色彩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夜”是黑的,尤其是冬天的夜晚。“雪”是白的,即使在夜晚,在月光的照耀下,也会反射出晶莹的光泽。“晓”虽然是隐性的,但也能想象出黎明时分的光亮情景。这样显性色彩和隐性色彩的结合,直接渲染出路途的艰难。却又像这个破晓的黎明,即使前路艰辛,也让人满怀希望,砥砺前行。因为,卖炭翁的身上承载着一家老小的希望与期待。“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日”是泛黄的太阳,散发着温暖的光,折射出卖炭翁此时的内心充满希望。“泥”是灰扑扑的,此时的画面是灰暗的,与日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暗示希望的破灭。

情感有色彩,色彩也有情感。“情因色而生发,色因情而幻化。”白居易用色彩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读者通过视觉、理解、想象、联想领悟挖掘色彩背后的意义。

【小组评点】借助色彩,分析老人的清贫和宦官的嚣张跋扈;以色彩赋予人物情感,通过对比,使情感更为饱满;情因色而生发,色因情而幻化,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卖炭翁》中的色彩

文/苏萌

白居易既是诗人,也像一位调色师,读他的诗,读到那些描写颜色的字眼,总让人眼前一亮,本是清淡平和的诗句,瞬间被美丽的颜色照得明朗,让人难忘。

仔细阅读《卖炭翁》不难发现,诗中色彩主要分为三大类:属于卖炭翁的黑、白、灰;属于宫使的黄、白、红;属于自然环境暗示的雪、晓、日、泥等。让我们踏着色彩的桥梁,去探寻《卖炭翁》中的人物秘密。

卖炭翁:黑与白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满脸劳作所致的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黑白灰色彩的描写,加之下文“衣正单”的外貌与“心忧”的心理,卖炭翁的“可怜”形象不禁跃然纸上。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夜”是黑的,“雪”是白的,环境的恶劣渲染出卖炭翁生活的艰难。

宫使:黄与白

“偏偏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的黄衣白衫相比于卖炭翁,鲜亮得多了,黄色是皇家的颜色,这种颜色与卖炭翁的“白”形成了鲜明的阶层对比,衬托宫使高高在上、骄横无礼的形象,也可见平民阶层的命运。

白居易:“好色”

白居易的诗里,不经意间总会跳跃出鲜明的颜色。“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他眼里春天里的江水倒映着蓝天,碧清里透出悠蓝,江花红,江水蓝,相互映衬,对比鲜明,能不忆江南?“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杨柳成排,白色沙堤,难怪诗人流连忘返!“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半边江水艳红似火,而另一半江水仍是暗绿色,对照鲜明,实在可爱。无论什么时候,诗人总会因为色彩而触动。卖炭翁这样一个穷苦劳动人民的形象,在他手里也变得生动起来。

诗歌就像图画,图画需要色彩,和谐的色彩搭配能让图画丰富饱满,趣味盎然。色彩入诗,文美意丰,趣蕴其中。所以,在现实中对人物或环境进行刻画时,不妨向白居易学习多进行色彩描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