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中国人的弹性圈子——《乡土中国》读后感

时间:2024-04-17 08:25:50 作者: 浏览:0
张奕杨

《乡土中国》是一部社会学著作,其中不乏乡土社会和西洋社会的对比,作者多次提到了中国人的圈子和西洋人的圈子,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西洋人的明确圈子和中国人的弹性圈子。

作者费孝通在《差序格局》和《家族》两篇中分别提出了“我们的格局好像是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的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和“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等观点。与此相反,西洋人的圈子具有明确的权利与义务,包括家庭,甚至孩子成人之后若还要在家庭里居住还要交租金。西洋人的社会就是这样,明确权利与义务,就像一捆柴,清晰明确。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的社会圈子具有弹性,可大可小。

对此,作者的比喻十分形象,水的波纹一圈一圈,层层递进,高低逐渐变小,范围逐渐扩大,这与中国人的社会关系十分相像。以一个人为中心,有家人、同学、同事、朋友等一系列有关系的人物,而亲疏远近则是圈子的分类标准。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同样,也没有两个人的圈子是相同的。人们在对待一件事所动用的圈子也是不同的。对于家庭而言,西洋人的家庭就是亲子关系,完成生育功能;而中国人的家庭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事业小的可能仅有夫妻二人,大的可以有几代的家人,这就是中国家庭的弹性,同样也是中国人圈子的弹性。故我认为中国人的各种圈子都具有弹性。

这让我想到的中国古代的株连三族,便是对最小的圈子的惩罚,故可以理解为父母到子女,便是最小的一层关系。当我们将圈子不断放大,便会圈进越来越多的人。同时,中国人的圈子还可以转换,以内为公,以外为私,故如果圈子内的公大到一定程度,包含大多数人,那在大家眼中,这也是公;反之,若圈子小,其内的公小到一定程度,在大家眼中,便成了私。公私,也随着圈子的弹性而具有了弹性。由此,更证明了中国人的圈子具有了弹性。

弹性的圈子,是中国社会的特色,同时弹性的圈子也会带来弹性的价值观和圆滑的处事方法,在没有文字的乡土社会,竟有如此弹性的社会关系,也不得不令人佩服老祖宗的处世智慧了。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生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
相关作文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站长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