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来作文网

只此青绿苏散文5篇(二)

时间:2022-06-01 06:22:23 作者: 浏览:2752次
长袖掩面,姿态优雅,若隐若现。她并非真实存在的人物,而是诞生自《千里江山图》的画之精灵,就像屈原笔下的山鬼,是脱胎于艺术作品的神灵。

整个剧情没有旁白,全靠演员的肢体语言表现,静多于动,但编排也是通俗易懂的。有专业舞蹈,如希孟的独舞、与策展人的双人舞等等,希孟倒在策展人背上那个动作重复了多次,原谅我有一瞬间想偏了主题;也有具象模仿的肢体语言,如部分劳作场景无法用舞蹈语言表现,再加上服装道具等舞台的视觉效果补齐了这方面的遗憾。几个旋转舞台或同向或逆向旋转,表现了时空交错,场景转换;好比中国绘画的长卷形式,在卷收与展放间,配合着人们对时间与空间的认识,在浏览中,经历着时间的流逝。总之,舞台展现方面足以让大家可以目不转睛的看完全场,不会觉得枯燥。

中国文化顶峰“造极于赵宋之世”,选择这幅大众熟知的《千里江山图》作为舞剧主题,加上传奇少年郎英年早逝的背景故事也符合时代审美,要换一幅《江山秋色图》啥的,估计就编排不出这么一台有声有色的舞剧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白雪皑皑,绿意盎然。

古有大禹治水,今有罕塞坝,毛乌素,绿茵茵的新疆。

所谓精品,背后都是呕心沥血、铁杵磨成针的决绝,在这部作品上,让我第一次感叹,舞蹈届里的工匠精神。2022年,如果推荐一部舞曲,非《只此青绿》莫属。

绿色的世界向中国人招手,绿色的草原向牧民招手,青山绿水向中华文明招手,清新的空气会涌入红色中华。

“看着这样的山河,不必登仙,一个人的胸怀也可以无边宽广;不生羽翼,也可以无限自由。”

他们自由又坚韧,他们心中装的下千里江山,又有自己的傲气与执着。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只此青绿值得。


只此青绿


仲欣桐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人迹稀少的山村中,依依飘着炊烟,带来了暖意。小狗在幽深的巷子中玩耍嬉戏,家禽欢鸣,在乡野间奔跑、打闹。

很喜欢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的所有事物都很平凡,很普通,但那肯定是很美好的生活,简单而快乐。

我清晰的记得,多年前的桂林之旅,那应该是我最接近自然的一段旅程了。

登顶古东瀑布时,湍急的水流从脚下穿过,要登上一阶阶有些硌脚的石阶,要穿过许多斜长的树枝,即使被水打湿了裤脚和发梢,仍然乐在其中。我能感受到自然接触皮肤的温度,清凉而鲜活。自此,才感觉融入了自然。

在漓江上漂流,宽阔的江面上,在天地间,好像只有我一人身处其中,脱离了拥挤的人群,心得以沉静,呼吸也变得纯净。也曾羡慕在竹筏上起起落落的鸬鹚,它们以天地为家,而人终将回归人群,想到这也不免伤感起来。

记忆最深处的那片净土,如今的我只有在文字的只字片语中找寻,好像始终秉持着“看过等于去过”的原则,却忘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寒假时终于抽空去了一次苏州,完成了计划了许久的旅行,却还是错过了风景最佳的好时候。

我好像总是在错过那些景色最佳的好时候,总是被各种琐事和思虑绊住脚步。古镇的石板街为冬天更添凉意,脚更是一不小心就卡在了石缝中间,却不显恼怒,也是别样的趣味。感受着脚下石头的纹理,能想象到一场春雨后石板的湿意,缝隙间钻出的绿意,冒出尖的小生命,那一定是很好的光景。

我一定要去看看。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人们长久地被禁锢在名为“现代化”的“樊笼”中,但人总得回归自然。

你有多久没有出去走走了?我询问自己,同时,也询问被现代化困住的每一个人。这或许不应该作为一句疑问,而更应该成为一句肯定—该出去走走了,看看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我很喜欢早春的空气,总有些荡涤灵魂的意味,带着植被发芽的气息,对于春天的记忆,似乎也在长大后戛然而止,小时候在公园草地上放飞的风筝,朋友家人间相约的春游……都在渐行渐远。只有温度的变化在提醒我—哦,是春天到了。

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所有的科技成果总让我们以为我们不再需要返璞归真,我也以为我习惯了封闭和静止,但呼吸了太多的二氧化碳之后,我发现我还是会头晕目眩。

我想,回归自然吧,人总得要回归自然的!看看祖国千里江山,看看自然的万种姿态,将被电子设备牢牢抓住的视线回归自然。

生活学习固然忙碌,在晨曦之时,拉开房中的窗帘,眺望视线所能及的一抹绿色;打开窗户,呼吸一下一天中最清新的空气。或许,换上舒适的运动服,跑到公园,森林,小山中,那也是亲近自然的时刻。

只此青绿,在山水间。


只此青绿

龚伟芸


色流,青胎素描慢拂弦。

偶然在青石路的一隅瞧见一家古朴的瓷器店。

这是一家叫青瓷谣的青绿瓷店,白底青字的行楷招牌,在挂满圣诞彩灯的行道树影子下,显得更加朴素,泛着江南的烟雨气息。

店内是一种蓝靛草的淡雅幽香,耳边萦绕着京剧“咿咿呀呀”的声响。店东着一条素色的围裙,鼻梁上架着金丝框花镜。街坊邻居都叫她赵先生,她手里的笔蘸了一辈子的青绿料水。她教了好几个徒弟,那徒弟跟着她学习了不到三年就离开了,最终店里只剩她一人。尽管收费不便宜,前来定制瓷器的人却络绎不绝。

赵先生身侧的墙上是各式各样的素胚,不同的曲线勾勒着不同的身姿,曼妙,却有着历史的厚重。老人的手边,一只竹托,一只木莲,一杯清茶,杯底的纹饰是她亲手勾勒的,杯底的花旦在圈圈水纹中舞动,颇让人想起了崔仲容在《赠歌姬》中描写的“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的柔媚。

赵先生的绘瓷手艺是一辈辈人传下的财富。白瓷碟里盛放着格式的青绿颜料:回青的菁幽泛紫、珠明料的明丽纯正、苏麻离青的浓重青翠......她执笔轻点料水,素描般的绘法,在瓶身上描述江南烟雨的斑驳凄迷,在周庄的梦里若隐若现。她的笔下,绿色染料勾勒着苍翠的远山重重叠叠,几棵悬崖边的挺拔茂盛的松树似乎在高喊着大山不老的情怀;青色染料铺陈了冲破峡谷的,划开原野的浩荡江水。赵先生将绚丽多彩的山水如琢如磨于素胚之上,将一切回归于青绿的平淡。青绿之间,布置了华夏民族朴素典雅的格调。

又过黄昏,轻掩重门。窗前月,圆缺沉浮。我的目光被赵先生身后已制成的青花瓷吸引。宁胡阏氏出塞的和平付出、文姬归汉的文化传播、蒙恬收地的威震一方......我不住的想起“丹青妙笔玲珑,红莲凝炼清泓”的细腻和“可参造化天地妙,无极由来太极添”的惊艳。每个瓶身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个朝代,然后构成了多彩的古典文化,而这些都是青绿染料下的财富。

李冬君曾在书中提及:“传统是一场华丽的寂。”传统的元素其实很简单,夕阳照射的天空下,梧桐披着淡淡的橙红余晖,黛瓦白墙隐约在青绿色调的暮烟里,一只乌篷船载着一场华丽的寂。

青绿瓷艺术的色彩搭配和阴阳一样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符合中国的审美理念,其简明的风格传承着中国画理中的气韵,包含着历史演进中传统的烙印和沉淀。

瓷器上的一笔一画都是历史的影子和财富。珍视传统文化,探索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将当代的精华融入艺术创作,这使我们更充分的理解一个时代的兴衰。

赵先生还蹒跚在釉下,站到时间倒流的浪花上,将一生的浪漫交付给了釉色青绿。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联系我们